天天來情緒教室, 知多一點點, 情緒穩定了, 心情愉快了, 生活幸福了!

網誌存檔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憂鬱症≠心病 大腦也生病了

台考試院長痛失愛女,外界猜測疑與憂鬱症有關。憂鬱症是腦部疾病,而不是鑽牛角尖、抗壓性低等片面、過度簡化的控訴或指責。
憂鬱與腦中血清素關係密切,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長期情緒不穩定與腦部功能異常有關,既是腦部疾病,應針對腦部治療。許多人親友患有身心症狀,時常覺得幫不上忙。在此提供一些建議:

1.主動協助就醫。患者經常因為排斥或動機低落而拒絕就醫,也有人認為「時候到了自然就會自動求助」,周遭親友應主動協助患者就醫。
2.多管齊下可加強治療效果。經診視後,醫師安排適當治療,除了藥物,急診留觀、短期住院或其他治療方式都能協助穩定病情。多樣化而具有彈性的治療模式,可協助患者。
3.改變需要時間。大多人認為身心症狀是因為「有心結」,打開心結就會豁然開朗。事實上,由於是腦部疾病,需要花時間讓腦部功能恢復,需要完整的療程與康復期。
4.治療其他身體疾病。許多身心科病人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不可等閒視之,積極治療,方能達到身心最佳狀態。
5.避免物質濫用。除了酒精、毒品、K他命、搖頭丸絕對禁止,咖啡、茶、檳榔等刺激性物質的攝取量也要格外注意,避免影響中樞神經。
若戒除物質濫用有困難,應到專責戒毒戒酒中心治療。
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許多人被生活壓力逼迫喘不過氣,產生諸多身心症狀,輕則失眠焦慮、注意力及記憶受影響,重則形成慢性腦部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民眾應該及早就醫,接受正確診斷與治療,避免延誤病情。【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

喜歡就說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