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來情緒教室, 知多一點點, 情緒穩定了, 心情愉快了, 生活幸福了!

網誌存檔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趣談:趙高是秦二世的心理催眠師

秦二世被趙高“催眠”,一直沉浸在天下太平、天下無賊的迷夢和快樂中,最後在夢醒時分身死望夷宮。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個怎樣心態的人?不敢斷論,只敢推論。他統治一個強大的王朝,卻沒有強大的心靈;他管理一個遼闊的帝國,卻沒有遼闊的胸懷。他的心智與他的事業不成正比。這樣懦弱的老板就需要一個進行心理催眠的CEO,于是趙高應運而生,趙高就是秦二世的心理催眠大師。
(注:本文所說的心理催眠和自閉,不具備嚴格的心理學醫學意義,只不過借來一用而已。)
  不過,趙高老師的心理催眠,誘發的不是積極潛能,而是消極潛能,一直把秦二世催眠到完蛋,把秦帝國催眠到崩潰。
首次病象:公元前209年夏 希望自己是一部快樂永動機
  公元前209年,夏,四月,剛接手秦帝國的胡亥巡視了一番東部地區,回到京城,按常規程序,他作了一番講話。
  然而,講話內容沒有按常規程序來,這位帝國的新管理者既沒有總結巡視,也沒有宣講新的工作管理計劃,卻大講與工作無關,純粹的私人感受:人生苦短啦,短得如同六駕馬車越過一道空隙的那一瞬間,為了對得起這短暫的人生,我決定要放縱我的視聽享受,讓快樂無休無止地充滿我的人生,行嗎?
  “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總結起來就是:我的人生要成為快樂永動機。
  把脈病象:執著于追求快樂的人,一定是不容易快樂的人。反復強調要快樂的人,一定是缺少快樂的人。胡亥報告中反復提到要快樂的人生,那麼,他一定是欲快樂而不得。是什麼讓胡亥欲快樂而不得?坐上了秦帝國老板的位置,為什麼還不快樂?
  很簡單,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
  不配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位置本來應該是大哥扶蘇的,他胡亥卻被趙高的翻雲覆雨手推上歷史的前臺。心靈脆弱的他覺得自己不配,不配感帶來不踏實感,不踏實感帶來不快樂感,所以他如饑似渴地要追求快樂,以狂歡的人生態度來掩埋不配的自卑感。
  趙高的催眠治療:老板您說得對,追求享樂的人生觀才是歷代聖君追求的正確人生觀,我支持您,您就是最好的,您就是最棒的,不過,要達到最好,最棒,還得努力。
被催眠的胡亥問:該怎麼努力?
趙高進一步催眠:老板您只要去掉一些東西,您就快樂了。您的兄弟姐妹們,以及您父親的老部下,都覺得您不配坐這個位置(趙高厲害,說中了胡亥的心病),“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您只要去掉他們,您就達到快樂的境界了。
催眠後果:趙高此次心理催眠的最大誘惑就是終極快樂,達到快樂的途徑是消除不配感,胡亥內心深處惡的潛質就會被激發出來。于是,被催眠的胡亥真的去掉了自己十二個兄弟、十個姐妹的生命,以此換取一種踏實的快樂感。
第二次病象:公元前209年秋 拒聽讓自己不快的真實信息
一個主管人以偏執的態度來追求快樂,必然會犧牲下屬的快樂。秦二世的濫殺沒有真正地消除不配感,帶來快樂感,卻讓陳勝和吳廣不快樂了,讓張耳、陳余、項羽、范增、劉邦、張良這些豪傑不快樂了,讓全天下人都不快樂了,于是“爭殺長吏以應涉”。
一個人的快樂怎能抵擋得了全天下人的不快樂?但秦二世還是頑固地沉迷于自閉的快樂狀態中,既然事實上不可能維持了,那麼也要在虛幻的氣氛中維持 下去。這就得拜托那些報告消息的使者了。只要把消息情報描述得好聽一點,還是可以開心的。因此,秦二世對那些真實而不中聽的消息很是忌諱。起初使者將帝國 東部地區發生反政府暴亂的情況如實匯報上來時,“二世怒”,將使者交給有關部門處理:“下之吏”。
把脈病象:此時的秦二世自閉在自己設定的快樂氛圍中,對不利于自己快樂的信心極其敏感和排斥。他的內心是封斂關閉的。
趙高的催眠:乖,我的好聖上,您放心吧,東方的雞鳴狗盜之徒,成不了什麼氣候。“關東盜無能為也”。一些學乖了的使者也學著催眠:皇上,那群偷雞摸狗的家夥早就被地方官收拾了,“不足憂也”。
催眠結果:秦二世聽了,心情只有一個字:悅。這種心理催眠加固了秦二世自閉而不願意面對現實的心態。這種催眠有如我們常人的做法就是:乖,孩子,寶寶,沒事的,沒事的,好啦,乖,不哭。胡亥就是在這樣的催眠中,覺得“天下無賊”。
第三次病象:公元前208年
  蟄居深宮不敢與“員工”見面
  到公元前208年,胡亥的自閉心理還在趙高編織的童話裏繼續發展。
  歷史記錄者認為這個時候的趙高為獨自控制局面,于是將胡亥請離公眾場合,深居宮中,這個說法合情合理,然而吊詭的是,秦二世居然配合了這種顯而易見的陰謀,為什麼?
  把脈病象:是局勢的糜爛一度衝擊了胡亥的迷夢,義軍周文的十萬大軍一度逼近函谷關,震動了正在童話裏數肥皂泡的胡亥,胡亥同學的自信心似乎受到 致命衝擊,他可能認為自己實在不具備控制局面的才能,這種不可控感動搖了他的管理信心,他決定沉浸到更封閉更自閉的快樂中去,不見那些可能會笑話他的文武 百官。
  趙高催眠:皇上,您是貴人啦,但如果萬一在朝堂上公開處理事務顯出那麼點不成熟不幹練,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豈不大打折扣?陛下不如“深拱禁中”,“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
  催眠結果:秦二世內心深處那種自閉、羞澀、怕出洋相的劣根性全部被激發出來了,他于是學沙漠裏的鴕鳥,一頭扎進隱瞞真相的沙子裏,他回避所有的手下,所有的矛盾和問題,“不坐朝廷見大臣”。
  最荒唐的催眠課:指鹿為馬
  最無辜的催眠師:李斯
  指鹿為馬,大家都以為這次顛倒黑白的活動,是趙高樹立自己的生殺權威而策劃的。其實在我看來,在震懾百官的後面,是他對二世的一次心理催眠。
  教學工具是一頭鹿,教學理念是:你說鹿是馬,鹿便是馬。進而發展下去:你說天下太平,便天下太平,你說天下無賊,天下便無賊。“指鹿為馬”便是 一道魔咒,它不能改變現狀,但能安慰心靈,就如同抱著一個受驚嚇的孩子,反復地安慰:“沒事啦,沒事啦,地震沒有啦,媽媽把地震趕走啦,那不是地震,是房 子在跳舞而已……”
秦二世喜歡這種心理催眠,這讓他能回避問題,掩埋問題,獲得快樂。老板喜歡這種催眠,倒霉的是下屬,大家都要學心 理催眠,不然就不能立足。最心酸的是李斯,一代英豪,秦帝國統一的頭號功臣,面對這個自閉心理的老板,居然也要扮演催眠師的角色,有一次居然也上書說:作為賢主,就是要自己極度享樂,對別人極度苛責,拋掉仁義道德這樣的歪理邪說,讓老百姓時時陷入改正錯誤防止錯誤的緊張狀態中,那麼您的地位就穩固了。
  連管理精英都不得不加入對老板進行催眠的隊伍時,這家公司離完蛋也不遠了。
  後來,李斯實在撇不下職業良心,幾次打攪正在自閉中快樂著的胡亥,向他指出問題的嚴重性,于是李斯的死期到了,讓講清醒話的人沒有好下場,這家 公司自然也沒好下場。秦朝毀滅在猛醒時分,胡亥也死在夢醒時分。事態的發展勝于蒼白的催眠,秦二世終于夢醒,劉邦大軍逼近鹹陽的事實治好了胡亥的自閉,他 責怪左右為何不早點提醒他,左右說若早日提醒您,我就活不到今日。
  趙高見患者病愈,已經不受自己的催眠控制,于是在望夷宮幹掉了患者。一場催眠悲劇收尾,一場管理悲劇收尾,秦帝國也悲劇收尾了。
  結語:秦帝國的悲劇是管理悲劇,而管理悲劇源于管理人心態的悲劇。賈誼的《過秦論》責怪秦二世為何不改弦更張,實行“仁義”管理,其實是秦二世這位管理者的心態沒有改過來。他不敢面對復雜的管理形勢,只好裝自閉,在自閉中尋找快樂。
  害怕現實、忌諱現實的管理者最容易被小人鑽空子,為何?因為小人是天生的心理大師,是天生的心理催眠大師,小人能令你快樂,而這種快樂,很可能是致你于死地的自閉式快樂童話!(廣州日報-新華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

喜歡就說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