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注重健康「得把口」。雖說身體健康是無價,不少人寧選健康棄金錢,但有調查卻發現,只有六成受訪者能夠實踐「身體為先」的生活原則;有醫生指出,當中不少人即使出現痛症,寧願「死忍」也不肯求醫或服用合適的止痛藥,嚴重影響生活及情緒,建議港人應注重「身體」健康之餘,也應關注「心理」健康。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上月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訪問了500名年齡介乎20至49歲的港人,結果發現近五成受訪者認同身體健康是 他們最重視的生活範疇;受訪者普遍認同定期運動、飲食均衡及有充足睡眠,是達至「身體為先」的方法,但只有約六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可實踐到這些生活模式。
此外,調查又顯示,逾七成受訪者在去年出現3至7種痛症,包括頭痛、肩痛、頸痛、腰背痛及手腳肌肉及關節痛。不過,當身體出現痛症時,受訪者普遍選擇忍痛,當痛症程度達至7、8分(最痛為10分)才會服食止痛藥,甚至「點都唔食藥」。
大部分人都以為痛症「忍吓就會好」,或在忍無可忍時才採取止痛方法,但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會長陳國維指出,部分痛症確會自動消失,但有些痛症感覺在傳遞 至腦部的中途,會「召集」其他無謂的感覺,令痛感增強,因「痛得愈耐,訊號會愈強」,繼而影響情緒及生活。這情況在年輕一族最為普遍,因他們以為自己身體 機能好,輕視痛症延遲治理,但痛症有可能是因其他疾病引起,故需要盡早求醫,尋求根治方法。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稱,非藥物治療是舒緩痛楚的一線治療,如多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按摩等,對於輕度及急性痛症,市民可適當地服用非處方止痛藥來舒緩痛症,但強調應注意安全性及藥效,並依照指示服用,若痛症持續應求醫。(AM730)
此外,調查又顯示,逾七成受訪者在去年出現3至7種痛症,包括頭痛、肩痛、頸痛、腰背痛及手腳肌肉及關節痛。不過,當身體出現痛症時,受訪者普遍選擇忍痛,當痛症程度達至7、8分(最痛為10分)才會服食止痛藥,甚至「點都唔食藥」。
大部分人都以為痛症「忍吓就會好」,或在忍無可忍時才採取止痛方法,但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會長陳國維指出,部分痛症確會自動消失,但有些痛症感覺在傳遞 至腦部的中途,會「召集」其他無謂的感覺,令痛感增強,因「痛得愈耐,訊號會愈強」,繼而影響情緒及生活。這情況在年輕一族最為普遍,因他們以為自己身體 機能好,輕視痛症延遲治理,但痛症有可能是因其他疾病引起,故需要盡早求醫,尋求根治方法。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稱,非藥物治療是舒緩痛楚的一線治療,如多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按摩等,對於輕度及急性痛症,市民可適當地服用非處方止痛藥來舒緩痛症,但強調應注意安全性及藥效,並依照指示服用,若痛症持續應求醫。(AM7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