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簡稱兒基會)調查發現,香港父母普遍傾向少讚多罵,四分之一受訪兒童和少年每星期最少被父母責罵5次,當中常涉及侮辱字眼,如「生嚿叉燒好過生你!」。發言人表示,字眼會對子女造成情緒虐待,並損害親子關係,她促請政府盡快成立於兒童事務委員會,並推行全港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
兒基會轄下「Voice of Youth」網上電台及青年使者於4至5月期間,以問卷形式分別訪問438名育有6至15歲子女的家長,以及503名小五至中三學生。當中33%家長直認每星期責罵子女多於5次,25%學生認為父母每星期罵自己多過5次,認為父母每星期稱讚自己多於5次的學生僅8%。
與他人子女比較 踐踏自我形象
調查顯示,逾七成學生表示每月最少1次因犯錯而遭父母大聲責罵,14%學生更表示常常(每月多於10次)被家長大聲責罵。另外,分別有五成學生表示每月最少1次遭父母以侮辱字眼訓示,或聽過父母說粗言穢語,15%學生指父母常常說粗言。
此外,分別超過六成半父母每月最少一次「將子女與別人的子女作比較」及「在子女面前跟其他家庭成員吵架」,其中分別有13%及8%學生認為類似情况常常出現。
問卷調查中收集到83句子女認為父母對他們傷害至深的說話,當中一半屬踐踏子女能力及自我價值形象。報告反映不少父母會在不自覺下涉及情緒虐待子女,如「未與子女商討便查看子女個人物品」、「開玩笑時以子女弱點做話題」等。
促推兒童精神健康調查
兒基會推廣及公共關係經理陳潔姿指出,這些情况及話語都會損害子女的自我形象,令子女對父母失去信任及安全感。家長往往以為無傷大雅,但可能已經印在兒童腦海之中,對他們的心理發展造成影響,甚至產生情緒問題。她建議父母持開放態度了解子女真正所需,「批評小朋友,一句都嫌多」,遇到問題不要大聲責罵,或強加自己的意願於子女身上,為他們作決定,應好好控制情緒,與子女正面分析,一同解決。
她又促請政府及早成立07年於立法會已表決支持的兒童事務委員會,專門處理各範疇的兒童相關議題,並推行全港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好多先進國家如英國、瑞典等,都有深入的相關數據,以增加對兒童理解」。【明報專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