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來情緒教室, 知多一點點, 情緒穩定了, 心情愉快了, 生活幸福了!

網誌存檔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對抗情緒幽谷 醫師籲尊重生命

「看見兒子淚眼看我的眼神,就決定不走了」,曾想自殺的陳佑欣,走過死亡與情緒幽谷,印證勇敢活下去、生命一定有春天。醫師也說,情緒激動下的行為,往往造成遺憾與悲劇。
台灣新北市三峽區日前發生母親疑溺斃2名兒子後,跳樓自殺命案。板橋地檢署相驗,因男童肺部有積水,證實是生前溺水。檢方今天說,擇期請法醫研究所複驗。

檢方還未確認2名幼子死因,但外界懷疑,跳樓的周婦是因不堪病魔,才會精神不穩定,走上絕路,並帶著孩子共赴黃泉。

沈姓身心科醫師分析,類似這樣帶著兒女一起死的案例,往往是認知扭曲的「慈悲型」自殺行為,以為這樣是對兒女最好,但卻是一種病態型的想法。

醫師說,統計自殺者有8成至9成有精神上的因素,憂鬱或精神患者應該尋求醫師或社會資源協助,「有時候,跨過一個門檻就可過關,絕對不要輕易帶孩子走上黃泉路」。

對於學理上所謂的「利他性」自殺行為,衛生署立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李維庭表示,有時候是情緒激動下的行為,當事人片面的決定,往往造成一輩子的遺憾與悲劇,要尊重生命自主權。

支持系統與資源是協助憂鬱患者很大的因素,李維庭分析,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往往結合歷史經驗與悲觀的想像,會較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適時給予病程說明與資源協助,家庭支持系統穩健,有助於安定情緒。

陳佑欣以自身經驗,說明活出精彩、勇敢的生命,完全要靠自己。她在21日亞東醫院舉辦的座談會中表示,妹妹24歲病逝,「原以為妹妹過世後,厄運結束,未料,接踵而至的是弟弟車禍過世,我又失婚,還兩度罹患乳癌」。她說,爸媽求她「只要好好活著就好」。

在艱辛的環境中,單親媽媽的陳佑欣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她坦承,一度想要帶著孩子自殺。「當我昏倒後,眼睛張開的剎那,看見孩子悲傷、無助的眼神,決定不走了」。現在,她也慶幸當初沒有做傻事。

陳佑欣說,有了朋友的陪伴與家人的支持,從勇氣中學會勇敢,也以正向的態度面對自己與孩子的人生。(中央社新北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

喜歡就說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