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來情緒教室, 知多一點點, 情緒穩定了, 心情愉快了, 生活幸福了!

網誌存檔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八成開車族有“路怒症” 生活工作壓力是主因

你是否在開車時經常罵人、喜歡跟人家“頂牛”、一遇到堵車就著急上火、開車時和不開車時的脾氣判若兩人?若有以上症狀,那麼你很可能患上了“路怒症”。 “路怒症”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憤怒去開車,這實為一種精神疾病。心理專家表示,“路怒症”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路怒族”們也應及時發現並調節駕車不 良情緒,以免不良情緒長期積聚,對駕駛安全造成威脅。 
    網友自訴“路怒”經歷

    近日,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帖現身說法,自訴“路怒”經歷,告誡司機開車上路一定不要賭氣,以免發生事故追悔莫及。

    網友“亢龍有悔”在帖子中稱:一個週末,跟老婆吵架後,賭氣駕車出門。開了一公里後,車輛駛入一條雙向兩車道的混合車道。此時,前方有一輛紅色的小車,司機 開得很慢。我心情很不好,不樂意被壓在後頭,很想超過他,就在後邊閃了幾下燈,並急促地按了喇叭。沒想到,這個車不讓我,也不加速,照舊慢吞吞地開。後來 我準備變道超車,對方也突然加速,這讓我更不爽了。我加大油門猛然提速,可他就是不給我讓路,我倆相持了100米後,意外發生了!當時,前方路口突然冒出 一輛電瓶車,混亂中只聽到“砰”的一聲巨響,我蒙了,大腦一片空白。從此以後,我經常告誡自己:不要開賭氣車,不要飆車,不要帶著煩躁的心情上路。

    無獨有偶,網友“于飛”也表帖敘述他的經歷,一天早上下雨,送兒子上學後去公司,在一條限速40公里的雙向兩車道上,路面上的車輛、行人、自行車、電瓶車到 處亂竄,又趕上上班高峰,交通情況很糟糕。當時,我的車速是30多邁,這個速度應該不慢了。但是後面有輛中巴,應該是某個公司的班車,不停地用燈閃我,示 意我讓他超車。刺眼的大燈閃得我受不了,我終於忍不住了!猛然一個急剎。當時,後面的中巴也突然剎車,司機還猛然向左轉,險些側翻。回到公司後,我深刻反 省,自己太不應該了,麵包車上的人可能也是趕時間上班,如果當時真的出了事故,滿滿一麵包車的乘客,後果難以想像,現在想起來還後怕。

    八成開車族有“路怒症”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和北京健康保障協會歷時4個月,共收集35.5萬餘份樣本,面向全國“有車一族”進行健康狀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0% 的“開車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通心理煩躁症”的侵襲,對上班、出行出現害怕、厭惡和逆反情緒,並且有開賭氣車的經歷。堵車時,83%的人會產生煩躁、 壓抑、抱怨情緒,連續按喇叭成為堵車時常做的事情,有17%的人會通過聽音樂或廣播,打電話、抽煙等緩解焦躁情緒。調查還發現,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被 認為是交通壓力最大的城市。因交通堵塞,擔心上班遲到影響工作或出行不便導致“有車一族”精神壓力大,神經過於緊張,以至於產生許多不健康心態。此外,長期開車還容易誘發頸椎、呼吸、消化、痔瘡及生殖系統等五大疾病。

    同時,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互動百科網,對 2023人進行的調查也顯示,86.5%的人表示身邊就有很多“路怒族”,23.4%的人承認自己就是“路怒族”。而開車族最容易有哪些“路怒症”呢?受 訪者中,76.1%的人直指“一遇堵車就著急上火”,64.1%的人認為是“開車時罵罵咧咧”,63.4%的人覺得,“被別人超車、插隊就開罵”的情況最 為明顯。此外,“被人擋住去路就煩躁,想給點‘顏色’”的佔62.9%、“看到行人亂穿馬路就不爽”的佔60.5%、“開車時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像兩個人”的佔46.8%。

    顯然,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突破兩億大關的同時,“路怒族”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汽車社會的“負產品”,而“路怒族”駕車上路潛在的交通安全風險更是不容小視。

    生活工作壓力是“路怒”主因

    那麼誰最容易成為“路怒族”?有調查顯示,71%的人認為是“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68.6%的人認為是“對無序狀態和不公正感覺憤慨又無處發泄的人”;63.3%的人選擇“心態不平和的人”;63%的人表示是“有情緒無處發泄,生活中比較壓抑的人”。

    而誘發“路怒症”的主因到底有哪些呢?網友“米米”的帖子就頗具代表性。米米表示,其男友的性情比較急躁,一天她和男友駕車外出,當時男友的心情不太好。途 中,一輛白色麵包車呼嘯而過,瞬間就超到他們前面,男友趕緊剎車,兩人嚇得直冒冷汗。“男友當時氣不過,就猛踩油門,超過了那輛麵包車,然後迅速急剎車, 結果被躲閃不及的麵包車追尾了。還好麵包車當時車速不快,兩車的損毀都不嚴重,事故發生後,男友並沒有停車,而是徑直離去。他對自家車輛的損壞一點都不在 乎,反而不斷地說‘解恨’。”回憶當時的情形,米米至今心有餘悸。

    心理專家認為,“路怒”更多是一種“遷怒”,是將個人鬱積在心的怨氣或其他不良情緒借機發泄出來,路上的擁堵和磕碰只是導火索。如今很多城市人處於身心亞健康狀態,表現為易疲勞、易焦慮,缺乏耐心和容忍力等。在這 種身心狀態下,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很容易爆發馬路上的爭執和憤怒。將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轉至路面上,這表明不少人是將責任歸因于他人或社會環境,認為一切都 是別人的錯,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近年來發生的不少車禍,引起社會對“車德”問題的大討論,但“路怒”這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卻被人們所忽視。

    此外,心理專家還認為,身份被隱匿,也是促發馬路暴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專家表示,很多汽車駕駛者覺得別人不認識自己,脾氣就特別大,容易產生攻擊性。

    專家:學會解壓

    心理專家認為,“路怒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除少數駕車時無法控制情緒的重症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外,大多數可以通過自我調節逐步改善。首先,開車族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心情激動時不宜駕車。駕車途中心情煩躁時,可以打開窗戶或放些音樂,轉移一下注意力,堵車時還可以做些頭部、頸部的按摩或舒展動作,以緩解 疲勞,鬆弛神經。其次,越是容易情緒化的人,越應注意駕車時的心理平衡,平時可通過打球、唱卡拉OK,多參加體育鍛鍊釋放情緒。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看到 別人開車亂並線,可以理解成他是要急著上班,而不是惡意挑釁。

    心理專家還建議,相關部門是不是可以學習英國、南韓等國家的做法——在年檢年審中,對駕駛員進行相應的心理標准考核?這種做法對我國日益龐大的“路怒族”來說十分值得借鑒。(深圳特區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

喜歡就說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