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來情緒教室, 知多一點點, 情緒穩定了, 心情愉快了, 生活幸福了!

網誌存檔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世界微笑日,送給抑郁人群一抹燦爛的微笑

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微笑同生活中的陽光、空氣、水分一樣重要。一項關於“和諧社會”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民眾認為“微笑”最能展示一個地方的和諧程度。微笑是人類最好的心態,微笑是人類最靚的表情,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而現在,隨著學習、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現代人臉上的微笑日漸稀少。更有研究顯示,現代人感受到的壓抑度指數是半個世紀前的十倍。記者在調查中發 現,60後、70後人群的焦慮往往體現在婚姻、工作等方面﹔而80後不僅有工作、婚姻等問題,還面臨高房價等社會難題﹔90後則為學習、社會認可度等問題 苦惱。

    在記者隨機進行的微笑小調查中,有六成受訪者表示,從不會主動對陌生人微笑﹔有超過八成則表示,主動微笑越來越少﹔從未關注過微笑的為數不少。隨著笑容的 減少,幸福感指數也會隨之降低。如果說微笑是一種語言,那麼這種語言同時也是一種互動。毫無疑問,微笑傳遞的是一種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是可以“傳染” 的。

    正是如此,每年5月8日的“世界微笑日”籍此讓每一位地球成員放緩腳步,靜觀周遭美好的事物,凝神諦聽大自然的天籟,讓繃緊的臉龐舒緩,皺緊的眉宇打開,讓微笑在臉上綻放,融解人們彼此之間的冰霜和風寒。

    在傳遞微笑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關注一個與微笑久違、甚至雙眉緊鎖的人群--身邊的抑郁症患者。

    尋訪我國的抑郁人群

    抑郁目前被醫學界公認是一種常見精神疾患。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最近撰文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一人是抑郁患者。西方醫學界認為,大多數人在其一生中某一時段會患上抑郁症,隻不過症狀有輕有重而已。

    抑郁障礙是因大腦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失調所致的心理障礙,以情緒低落、興趣或快感缺乏、持續性疲勞、精力不足為主要特征,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等症 狀。它是一種常見問題,和高血壓、胃潰瘍一樣,反映了身體的某種功能異常,具有明顯的病態特征,並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甚至自殺行為,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 的生存質量,危害公眾健康,同時給本人及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直到目前,這一頗具危險性的“心靈流感”還在世界各個角落肆虐橫行。

    綜觀我國,由於診斷技術落後於西方同行以及國內百姓對此病認識不足,人們即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會主動去醫院治療。國內抑郁症病人的治療比例仍隻有10%左 右,遠遠落後於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療率。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臨床醫學研究人員才真正開始重視抑郁症的治療。

    現代人雖然時常提起心理健康等問題,但在對待心理問題的態度上,中國人依舊是非常保守的。“除非出現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人們才會想到求助於心理醫生。”相 關權威人士說,但這時患者的心理問題已經“根深蒂固”了,治療起來相當費勁。造成這種現狀一方面源於人們對抑郁症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文化對精神 疾患的傳統歧視使然。

    資料顯示,目前約有60%的國人並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這些人往往覺得,抑郁症隻是“想不開”,是“思想問題”、“亞健康”,而非一種疾病。北京安定醫 院副院長鄭毅教授介紹,抑郁病患者應就診而未診,很大程度上是擔心看病後遭到歧視。在醫學領域,這種心態又被稱作“病恥感”,即更多的人把接受正規的心理 診斷和治療當成一種恥辱,認為隻有“瘋子”才會進精神病院看“心病”,由此造成了隻有抑郁症重症患者才肯去醫院接受治療的現實。

    然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一旦遇到諸如情緒低落、情感挫敗、環境不適等心理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心理咨詢師。到目前,30%的美國人會定期做心理咨詢,80%的人不定期去看心理診所。至於美國的中產階級,大部分擁有個人心理咨詢師,他們把接受心理咨詢看得像吃麥當勞一樣自然。 (中國商業電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

喜歡就說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