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臨終輔導 親情繫死亡尊嚴
現時不少醫院設有「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服務,為臨終病人(特別是癌症病人)及其家屬,提供身心及情緒輔導,協助他們坦然面對死亡。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正從事一個有關「死亡與尊嚴」(Death and Dignity)的研究。研究發現,香港臨終病人普遍認為,與家人關係的好壞、親疏,是能否「有尊嚴地死去」的關鍵。中心研究主任何孝恩預期,相關研究將 於今年內得出結論,並有望於2015年前製作出一套指引,作為教導前線醫護人員「紓緩治療」技巧的藍本。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麗雲、研究主任何孝恩,於2年前開展一個研究資助局資助的研究項目,探討本港長期病患者、臨終病人對「有尊嚴地死亡」的看法。
與家人關係好 才死得有尊嚴
何孝恩在過去1年多,訪問了本港36位臨終病人及其親密家屬,了解他們認為在自己、家人臨終時,得 到怎樣的對待,方會令病患死得更有「尊嚴」。何孝恩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的臨終病人,一般認為是否死得有尊嚴,與家庭成員關係最大,「香港始 終是華人社會,看待道德、倫理關係尤其重要。病患者一般認為有人孝順自己、能夠傳承教化下一代,最令他們感到『有尊嚴』」。
他補充指,西方國家及地區在進行類似研究時發現,家人對「尊嚴」的影響力明顯較弱,原因是西方人較傾向個人主義,認為擁有治病及生活自主權,較能增加「尊嚴」。
該研究將於今年底完成,何孝恩期望可於明年年中完成報告。而何孝恩現正撰寫為期3年、關於「家庭尊 嚴治療」的研究計劃書,作為「死亡與尊嚴」研究的後續。此外,何孝恩向研資局申請資助金,最快希望在2012年起動有關的後續研究,「我們長遠希望製作一 套『尊嚴治療』指引,這可成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紓緩治療』時的參考。」
通識課程增「死亡教育」
另外,陳麗雲透露,港大將於新學年把「死亡教育」納入全校通用的通識課程中,課程名為「The Last Dance:Understanding Death and Dying」,由社會科學院導師主理,供港大各院系同學選修。 (文匯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