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中國人跨國婚姻的報道層出不窮。民政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人跨國婚姻的發生正趨向理性化。」
跨國婚姻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
追求優越的物質生活曾經是中外跨國婚姻產生的主因,對此,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專家程裕禎認為,這並不是中國人選擇跨國婚姻的必然原因,因生活機緣巧合而產生愛情或者因一時衝動而選擇跨國戀也大有人在。
程裕禎坦言,部分發達國家的生活環境確實較優越,主要包括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以教育為例,著名影星李連傑移民新加坡就直言是為了子女教育。當這種心理狀態折射到現實生活中,也會產生很多的跨國婚姻案例。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忽視,」程裕禎指出,「很多外國男子對中國文化有強烈的興趣,希望找一個中國妻子,為自身提供一種生活環境,在這種前提下的跨國婚姻大都幸福美滿。」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外國女子嫁給中國男子,且雙方條件相差懸殊的個例,程裕禎認為,這很大程度也因為女方著迷於中國文化,嚮往中國的生活。
文化差異並非跨國婚姻的障礙
程裕禎說,異國男女的結合,生活幸福與否要看是否有愛情的基礎,以及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跨國婚姻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在於夫妻雙方能否真正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文化差異。
於2004年遠嫁德國慕尼黑的中國籍女子謝玲(應受訪者要求隱去真名)對此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她在慕尼黑的朋友都是嫁給德國人的中國人,她們的婚姻 大都幸福美滿。在她看來,跨國婚姻可能產生的矛盾主要還是由於夫妻雙方的性格不合與價值觀不同。此外,夫妻雙方能否互相理解包容也是跨國婚姻是否美滿的決 定條件之一。
謝玲說,她和德國籍丈夫的婚姻生活總體美滿,但是小矛盾不斷,以兒子的教育 為例,謝玲認為,送5歲的兒子上幼兒園,需要時再陪他玩一會兒,沒必要付太多費用請保姆;而丈夫則堅持僱傭一個更有專業素養的人陪伴兒子,也寧願多花 50%的錢聘請在少兒教育方面受過專業培訓的保姆。
謝玲透露,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留學日本並拿到博士學位,留學期間認識了自己的德國丈夫,並相隨來到慕尼黑生活,但現在兩人的婚姻瀕臨解體,其原因就在於這位朋友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自我感覺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因此心情鬱鬱,與丈夫矛盾不斷。 中外跨國婚姻的發生趨於理性
據中國民政部網站刊登的歷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近10年來,中國涉外婚姻在2003年曾出現一個高峰,此後幾年內,涉外婚姻登記的數量開始趨於減少。
記者連線採訪北京某婚介機構,其咨詢顧問潘女士說,她在公司工作10年,從2006年開始接觸跨國婚介業務,這項業務一度火爆,但近年來越來越少。
據她透露,公司的跨國婚介業務以中日婚介為主,多是中國女子嫁到日本,但由於諸多原因,多以離婚收場。尋求海外姻緣的 女性越來越理智,公司的跨國業務也因此越來越少。 廣州一婚介機構的咨詢顧問陸女士說,該公司專做跨國婚介業務,會員以女性為主,她們尋找海外婚姻看重的是國外的 高福利待遇,以及孩子可以享受免費教育的機會。但是她們的決定又不是盲目的,婚介機構根據雙方條件配對,助雙方建立聯繫,最終喜結良緣,當事人是在感情培 養的基礎之上做出的選擇。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人選擇跨國婚姻正趨向理性化。不僅如此,嫁到中國來的女子和來中國做女婿的男子也越來越多,顯示了中外跨國婚姻的多元化發展,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上的吸引力。(文匯報-中國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