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 一人演繹極致善惡,雙重人格心理學?
電影黑天鵝引起觀眾熱烈討論,不論在金球獎還有奧斯卡都是大贏家,許多人在觀賞電影之餘,對於主角娜塔莉波曼一人分飾白天鵝及黑天鵝兩個角色的心路歷程都聯想起心理學上類似雙重人格的案例。
但僅就原來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而言,芭蕾伶娜一人分飾白天鵝與黑天鵝固然是舞技的展現,但演出時既要將雙臂舞動有如天鵝的翅膀,又要演出白天鵝的溫柔婉約以 及發現心愛的人移情別戀的傷心欲絕,更要秀出黑天鵝的妖媚、熱情和那著名的32圈鞭轉,無怪每一個學芭蕾舞的舞者都把演出奧潔塔/奧吉莉雅視為最高難度的 展現。
的確,就像電影黑天鵝裡探討的議題,一個舞者僅能演出白天鵝(奧潔塔)是不夠的,她必須發掘內心奔放以及妖媚的那一面才能。
天鵝湖的故事原型是柴可夫斯基取自德國18世紀的民間童話故事天鵝池,內容是有關於一個被施了詛咒的少女,只有遇到真心愛她的人才能將詛咒解除,恢復人形。類似的童話故事流傳於歐洲民間,當時浪漫主義盛行,騎士精神貫穿音樂和藝術的創作。
天鵝湖故事中的二元性再加以當時的時空背景,有其耐人尋味之處。首先,天鵝湖故事中的白/黑天鵝象徵善/惡、光明/黑暗、純潔/妖豔、正義/邪惡的對抗; 天鵝湖的湖邊倒影一幕又有虛/實的隱喻;女主角時而演出少女,時而演出天鵝,如此人/動物間的轉換也是這個故事裡二元性的佐證之一。
但天鵝湖芭蕾舞劇的成功,我認為還有其社會因素,人民在經濟拮据、生活困頓之下,特別容易尋求戲劇上以及藝術創作上的抒發,而戲劇以及其他藝術創作中如果 有拯救者、英雄式的人物會對觀賞者在心理上有其療癒的功能。故事中宮廷裡的王子雖然是天之驕子,在面對人生難過的情關時也有他容易被迷惑而誤入歧途的人性 缺點,所幸他仍能察覺真相,打敗邪惡勢力,拯救天鵝少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心交流, 謝謝留言~